旬阳招商指南
位置
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,地处东经103°58′~109°48′、北纬32°29′~33°13′之间。东以仙河中下游与大南河(郧西县境)分水岭及吕河上游与冷水河(白河县境)分水岭为界,由北向南,依次同湖北省郧西县、陕西省白河县毗邻;南以韩家山——铜钱关一线及大神河与汝河、冠河(平利县境)分水岭为界,由东向西,依次同湖北省竹山县、竹溪县及陕西省平利县接壤;西以王莽山——包家山一线为界,同陕西省安康市相邻;北由西向东,以下茅坪、洛驾河沟口及蜀河与仙河上游(郧西县境)分水岭为界,分别同陕西省镇安县、湖北省郧西县相接。地图似不规则三角形。北宽南窄,南北长82、东西宽79公里(水平距离),周长约390公里,旬阳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,约占安康地区总面积的10.91%。
地貌
旬阳县位处秦巴山地,汉江河谷自西向东横贯中部,将县境天然分割为南北两大自然区。地势南北高、中部低,南北向地形剖面呈“V”形,海拔185~2358.4米。汉江以北属秦岭山脉南坡,是秦岭纬向构造带秦岭亚带的组成部分,除王莽山—包家山为西北—东南走向外,其余山脉均为东西走向,中部高,四周低,面积2281.7平方公里,占旬阳县总面积的64.2%;汉江以南属秦岭纬向构造带大巴山弧形构造的边缘部分,山脉走向多为西东向,地势较汉江以北稍低,东部和南部高,西北部低,面积1272.3平方公里,占旬阳县总面积的35.8%。地貌特征是:以中山为主,兼有低山、丘陵、河谷地形。境内重峦叠嶂,沟壑密布。
气候
旬阳地处亚热带北缘,秦岭屏障,阻住南下的冷空气,截挡溯汉江河谷上行的暖温气流,境内气候温暖湿润,四季分明。1989至2009年平均气温上升0.5℃,秋、冬季升温明显,夏季日数增加23天,春、秋季减少7~12天;年平均降水量减少90.6毫米。
春季3~5月,春季天气多变,冷热不均,常有冷空气入侵,使日均气温明显下降。24小时内平均气温降低6℃(或以上)达4次。春季降水较少,占年降水量的22%。少雨之年3月以前常发生干旱。有“春雨贵似油”之说。雨多之年也有为数甚少阴雨。日照总时数仅多于秋季。
夏季6~8月,7、8月是全年炎热期,7月中旬至8月中旬,每旬≥35℃的高温持续日数多达10天,极端最高气温43.1℃;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,降雨量占年总量的51%。一次暴雨最大降水量:6月为117.1毫米,7月为123.1毫米,8月为105.7毫米。7~8月伏旱明显,严重伏旱期可长达55天。夏季日照时数大于其它各季。
秋季9~11月,入秋气温明显下降,最低气温最早从11月14日起低于0℃。9月是全年第二个降水高峰月,占年总量的24%,也是历年降水变化大的月份。秋季多雨,9月30日至10月7日是阴雨出现最多的时段,时常造成滑坡,秋季晴天少,日照时数减少,总时数略多于冬季。
冬季12月至次年2月,冬季是全年最冷时期,最低气温从12月2日起低于0℃,至次年3月4日回升到0℃以上,最低气温<0℃的日数达39天。入冬后降雪逐渐增多,降雪期从11月30日至次年3月18日。积雪深度一般2~4厘米,最大积雪厚度为14厘米。南北高山区,一般10月至次年4月为降雪期,积雪厚度可达30厘米,积雪可数月不化。冬季降水少并且不稳定,易发生干旱。一年中冬季日照总时数最少。
境内中、高山区随地势增高,气温降低,夏季日数减少,冬季日数增多。海拔1700米以上的羊山地区基本无夏,冬季长达223天。
